隨著全球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,自行車作為綠色交通工具的價值日益凸顯。它不僅是日常通勤的實用工具,更是邁向低碳生活的重要一步。本文將探討自行車在減少城市碳排放、提升空氣品質方面的貢獻,以及台灣騎乘文化的現狀與未來的可能。
自行車:減少碳排放,改善空氣品質的關鍵
根據研究,短距離的汽車行駛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,而自行車作為零碳排放的交通工具,能有效減少這部分排放。自行車不需要燃料,不會排放有害氣體,對改善城市空氣品質具有直接幫助。此外,根據2015年《公共衛生流行病學雜誌》(PLOS One)的研究指出,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地區,除了肺部功能受損外,兒童的專注力下降達19.2%,學習和語文記憶能力也減弱了3.4%。進一步突顯了選擇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的重要性,不僅能減少污染,還能改善兒童及大眾的身心健康。
台灣自行車騎乘現狀
台灣作為亞洲自行車製造的重要基地,也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騎乘文化。以公共自行車系統YouBike為例,於2024年4月其總騎乘次數已突破八億人次。在這當中,新北市 30% YouBike 使用者是從機車族轉移,這不僅顯示出民眾對於自行車的需求,也展現了這種綠色交通工具的普及程度。
非機動運具:包含步行、自行車及微型電動二輪車
綠色運輸:包含公共運輸及非機動運具
資料來源:交通部統計處-111 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摘要分析
不同城市的騎行比例與通勤習慣
目前台灣各個城市在騎自行車的比例上仍存在差異。例如,在台北市和新北市,YouBike系統已成為日常通勤的重要選擇之一。相較之下,中南部地區的民眾在短途出行時,更傾向使用機車或汽車。
根據《天下雜誌》報導,中南部地區的私人運具依賴程度較高。例如,台中市、高雄市和台南市的通勤者中,分別有73.1%、76.7%和近80%的人主要騎乘燃油機車。相比之下,台北市和桃園市則有較高比例的通勤者選擇開車,分別達到56.6%和63.8%。
《天下雜誌》進一步指出,台北市的綠色運輸使用比例達58%,而中南部地區的私人運具使用比例則高達80%。 這種交通工具使用偏好可能受到當地交通基礎設施、氣候條件以及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。
騎行比例上升對空氣品質的影響
如果台灣能進一步提升騎自行車的比例,不僅可以減少交通擁堵,還能對空氣品質產生正向影響。以現有數據來看,若短途通勤普遍採用自行車取代機動車,每日的碳排放量將顯著降低。此外,隨著綠色交通的普及,城市中的粉塵與有害氣體濃度也將逐漸下降。
未來的機會與挑戰
要實現這樣的目標,仍需克服多方面的挑戰,例如完善的自行車基礎設施、政策支持以及民眾意識的提升。同時,如何讓自行車與其他大眾運輸系統無縫接軌,進一步增加其便利性,也是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綠色騎行不僅是個人健康的選擇,更是邁向永續生活的重要一步。透過提升自行車的通勤比例,我們可以共同打造更清新的城市環境,實現低碳與高品質生活的雙贏局面。
交通淨零綠生活 小撇步:
(https://greenlifestyle.moenv.gov.tw/NetZeroIndex/TransportNetwork)
• 居家附近活動,短距離以騎自行車取代機動車輛。
• 試著騎自行車通勤、通學
• 遵守低碳交通原則
• 即便目的地較遠,還是可以選擇公共運輸輔以公共自行車(YouBike)的移動方式。
• 低碳自行車環島旅遊
引用文獻資料:
環境部https://greenlifestyle.moenv.gov.tw/NetZeroIndex/TransportNetwork
Youbikehttps://www.youbike.com.tw/region/kcg/about-youbike/milestones/
交通部統計處-中華民國111 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摘要分析(112 年 4 月)
調查看天下/你住在低碳城市嗎?-天下雜誌